0
条目数
0B
存储量
数据集基本信息
地域范围: 无 | 数据格式: 无 | 开始时间: 2016-08-10 | |
创建人: 地理空间数据云管理员 | 空间分辩率: 1米 | 结束时间: 无 | |
创建机构: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 时间分辨率: 3天 | ||
版权声明: 无 |
数据集详细描述
高分三号(GF-3)于2016年8月10日发射成功,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该雷达具有全极化电磁波收发功能,并涵盖条带、聚束、扫描、极化、波成像、全球观测等12种成像模式,空间分辨率从1 m到500 m,幅宽从10km到650km。
高分三号卫星不受云雨等天气条件的限制,可全天候、全天时监视监测全球海洋和陆地资源,是实现时空协调、全天候、全天时对地观测目标的重要基础,服务于海洋、减灾、水利、气象以及其他多个领域。不仅能够用于大范围资源环境及生态普查,还能够清晰地分辨出陆地土地覆盖类型和海面目标,既可探地,又可观海,达到了“一星多用”的效果。
2016年8月10日6时5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三号卫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
高分三号卫星具备12种成像模式,涵盖传统的条带成像模式和扫描成像模式,以及面向海洋应用的波成像模式和全球观测成像模式,是世界上成像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卫星成像幅宽大,与高空间分辨率优势相结合,既能实现大范围普查,也能详查特定区域,可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目标成像的需求。此外,高分三号卫星还是中国首颗设计使用寿命8年的低轨遥感卫星,能为用户提供长时间稳定的数据支撑服务,大幅了提升卫星系统效能。
GF-3 轨道参数:
卫星代号 |
GF-3 |
轨道高度/km |
755 |
半长轴(km) |
7126.4 |
轨道倾角/(°) |
98.4 |
降交点地方时(am) |
6:00 |
交点周期/min |
99.8 |
轨道偏心率 |
0.0015 |
回归圈次 |
418 |
GF-3 成像模式:
序号 |
成像模式名称 |
分辨率(m) |
成像幅宽(km) |
视数 A×E[4] |
极化方式 |
||||
标称 |
方位向 |
距离向[1] |
标称 |
范围 |
|||||
成像模式1 |
聚束[2] |
1 |
1.0~1.5 |
0.9~2.5 |
10×10 |
≥10×10 |
1×1 |
可选单极化 |
|
成像模式2 |
超精细条带 |
3 |
3 |
2.5~5 |
30 |
≥30 |
1×1 |
可选单极化 |
|
成像模式3 |
精细条带1 |
5 |
5 |
4~6 |
50 |
≥50 |
1×1 |
可选双极化 |
|
成像模式4 |
精细条带2 |
10 |
10 |
8~12 |
100 |
95~110 |
1×2 |
可选双极化 |
|
成像模式5 |
标准条带 |
25 |
25 |
15~30 |
130 |
95~150 |
3×2 |
可选双极化 |
|
成像模式6 |
窄幅扫描 |
50 |
50~60 |
30~60 |
300 |
≥300 |
2×3 |
可选双极化 |
|
成像模式7 |
宽幅扫描 |
100 |
100 |
50~110 |
500 |
≥500 |
2×4 |
可选双极化 |
|
成像模式8 |
全极化条带1 |
8 |
8 |
6~9 |
30 |
20~35 |
1×1 |
全极化 |
|
成像模式9 |
全极化条带2 |
25 |
25 |
15~30 |
40 |
35~50 |
3×2 |
全极化 |
|
成像模式10 |
波成像模式[3] |
10 |
10 |
8~12 |
5×5 |
≥5×5 |
1×2 |
全极化 |
|
成像模式11 |
全球观测成像模式 |
500 |
500 |
350~700 |
650 |
≥650 |
4×2 |
可选双极化 |
|
成像模式12 |
扩展 入射角 |
低入射角 |
25 |
25 |
15~30 |
130 |
120~150 |
3×2 |
可选双极化 |
高入射角 |
25 |
25 |
20~30 |
80 |
70~90 |
3×2 |
可选双极化 |
||
极化模式说明 |
可选单极化 |
单次成像可得HH、HV、VV和VH中的1种极化图像 |
|||||||
可选双极化 |
单次成像可得(HH、HV)和(VV、VH)2种中的1种极化组合图像 |
||||||||
全极化 |
单次成像可同时获得HH、HV、VV和VH 4种极化组合图像 |
||||||||
采样位数 |
8bits |
||||||||
BAQ压缩 |
8:3或8:4可选 |
||||||||
观测入射角 |
常规入射角:20°~50°; 扩展入射角:10°~20°或50°~60°。 |
||||||||
重访周期 |
单侧视情况下平均重访周期小于3天。 双侧视情况下,在10m分辨率100km测绘带宽的模式下,实时观测区内90%地区重访周期小于1.5天。 |
||||||||
注1 |
地距 |
||||||||
注2 |
连续两次观测时间间隔约10s,方位向与距离向成像范围各10km |
||||||||
注3 |
连续两次观测间隔约50km,可调整,方位向与距离向成像范围各5km |
||||||||
注4 |
视数为方位向×距离向 |